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科研成果

项目名称:石化放射作业人员健康评价与对策的研究
1、获奖名称和等级:中石化   科技进步 三等奖  2008年
2、第一完成单位: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3、主要完成人:李新鸾 刘伟 高敏 邵华 林海群
4、项目简介:
对石化系统放射工作人员工作场所的防护情况、工作量进行调查,估算个人累积剂量和年剂量,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临床内科和皮肤科、眼科检查,血常规、肝功、免疫指标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及微核测定,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染色体易位畸变来对早期小伎俩受照人员进行剂量重建。探讨了射线对放射工作人员造成的健康损害。建立健全了个人剂量档案,为今后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病鉴定提供依据。建立了日常监督检测体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确保受照人员的身体健康,促进核技术广泛应用。
 
 
项目名称: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通水前沿线流域的放射性水平调查与卫生学评价
1、获奖名称和等级: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   二等奖 2008年
2、第一完成单位: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3、主要完成人:邓大平 许家昂  陈英民 朱建国  李全太  卢峰  宋钢  袁明
4、项目简介:
该项目在经过大量调研和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山东省水利厅提供的施工规划图,按照研究目的和统计学的要求对沿线主要湖区、沿线土壤进行布点,其中南四湖和东平湖湖区的水质调查为重点,按枯、丰水期采集水样、底部沉积物、生物样品。
研究表明,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总α、总β、137Cs、40K、238U、226Ra、232Th、90Sr、60Co的放射性活度浓度总体上处在本底水平;主要湖区在没有受到其他实践所引起放射性污染的情况下可以不考虑其对公众的辐射危险。但是,郗山村、薛河铀、钍系部分核素水平高于平均水平3倍以上,与地质环境有关,应定期监测;微山县排污口总a超过GB 5749-85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值、铀-238、钍-232和铯-137活度浓度水平偏高,虽尚未造成微山湖水系的放射性污染,但应定期监测。郗山村、薛河、微山县排污口应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水质的放射性污染治理的重点。
本项研究是国内外首次对该超大型人工开挖河进行的放射性污染调查,首次发现并明确提出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放射性污染状况,为今后对该流域环境污染评价及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项目名称:居室环境放射性探测器研制与现状评价
1、获奖名称和等级:中华预防医学会   科学技术三等奖  2009年
2、第一完成单位: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3、主要完成人:许家昂  邓大平 朱建国  陈英民  李全太  李福生 卢峰 宋钢
4、项目简介:
经过系列实验,研制成功“室内环境放射性评价测量盒”,获得实用新型国家专利(专利号:ZL 200620082698.7),该实用新型测量盒可同时、长期、累积测量代表室内环境放射性水平的四项指标,具有测量定位准确,方便、实用性强的优点。并研究了在不影响居民生活的条件下,有效降低室内氡水平的合理实用的通风方法。提出了"长期累积测量室内空气中氡-220衰变子体铅-212活度浓度的实验原理"构想,为建立一种室内空气中氡-220衰变子体铅-212长期累积测量方法提出了新的思路。
该项研究对检测、治理室内放射性污染提供了实用性强的技术方法和措施,对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目已在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安全所和山东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等单位已应用2年以上,并逐步向教学、科研、疾控、环保以及卫生监督等单位推广应用。该项目获得实用新型国家专利1项,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篇,该项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社会价值、及其广阔的推广应用价值。
 
 
项目名称:石化放射作业人员健康评价与对策的研究
1、获奖名称和等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科技成果三等奖2009年
2、第一完成单位: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3、主要完成人:李新鸾 刘伟 高敏 邵华 林海群
4、项目简介:
对石化系统放射工作人员工作场所的防护情况、工作量进行调查,估算个人累积剂量和年剂量,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临床内科和皮肤科、眼科检查,血常规、肝功、免疫指标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及微核测定,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染色体易位畸变来对早期小伎俩受照人员进行剂量重建。探讨了射线对放射工作人员造成的健康损害。建立健全了个人剂量档案,为今后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病鉴定提供依据。建立了日常监督检测体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确保受照人员的身体健康,促进核技术广泛应用。
 
项目名称:放射治疗前小剂量预照射对肿瘤患者抗瘤效果的研究
1、获奖名称和等级:山东省医科院    科技成果二等奖  2009年
2、第一完成单位: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3、主要完成人:邓大平 程玉峰 袁明 尤丽  侯殿俊 朱建国 吴坚美  
李洁清  乔建维
4、项目简介:
从临床治疗角度探索了低剂量预照射与处方剂量联合放疗的抗瘤效果,研究出了一套科学的预照射与临床处方剂量联合治疗的实施方案,为临床放射治疗开辟了新的思路,提高了放疗治愈率,减轻患者放疗的副作用,填补了我国小剂量预照射治疗肿瘤的空白,产生了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项目名称:掺工业废渣新型墙体材料放射性物质控制措施及应用的研究
1、获奖名称和等级: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科技成果二等奖  2010年1月
2、第一完成单位: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3、主要完成人:陈英民  许家昂  李全太  邓大平  朱传晟  李福生
4、项目简介:
工业废渣中往往富集了较高的放射性物质,增加公众接受的电离辐射水平,本成果研究了工业废渣原料和新型墙体材料对公众剂量贡献最大的226Ra、232Th、40K的分布规律;废渣新型墙体材料建筑物室内222Rn、220Rn浓度水平及变化规律;调整新型墙材中废渣配比和原料来源对放射性核素含量进行控制,研究成果的推广将对新型墙体材料的生产提供了放射防护控制措施,对生产天然辐射达到合理水平的“绿色墙材”、减少公众接受的电离辐射水平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项目名称:居室环境放射性质量现状评价
1、获奖名称和等级:山东省医科院    科技成果三等奖  2009年
2、第一完成单位: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3、主要完成人:许家昂  邓大平 陈英民  李福生  李全太  侯殿俊 朱建国  
李洁清  袁明 宋刚
4、项目简介:
本研究采用了国际公认的测量手段及测量方法上的整合,研究、校正国内外的计算模式、提出室内放射性污染控制方案,进行室内小剂量、低剂量率电离辐射与人群健康效应的流行病学研究,评价居室放射性质量现状,以预防和控制辐射危害、保护居民健康、为制定相关控制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填补国内外多项居室放射性污染研究的空白,其中,“居室环境放射性质量评价信息盒”申请了专利。
 
项目名称:山东省济南及其周边地区环境放射性水平动态研究
1、获奖名称和等级:山东省人民政府  省科学进步奖  三等奖  2009年1月
2、第一完成单位: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3、主要完成人:李全太 陈英民 邓大平 李福生 许家昂  朱建国 陈跃
马驰 宋钢  李海亮
4、项目简介: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作为卫生部设置的环境放射性监测站,承担着核爆期间济南及其周边地区环境放射性水平研究工作。1962-1981年完成了对国内外各次核试验的监测任务,研究成果已经汇集在卫生部的总结材料中。本课题研究了大气层核爆试验停止后,长达26年的济南及其周边地区放射水平动态变化规律。
本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981-2006年济南及其周边地区正常状态的环境放射性水平监测;核事故应急状态的放射性水平监测;黄河水系山东段、小清河流域以及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前放射性水平监测及卫生学评价;研究核爆试验后及核事故过程中进入大气层的放射性物质的沉降规律及特点,研究其在生态环境中的动态分布转移规律,了解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途径和数量,估算公众接受有效剂量和对健康的影响。
本项目获得监测原始数据8万余个;发表论文16篇,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报告30余份。课题成果已在山东省辐射环境管理站、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济南市卫生监督所得到应用。我国目前处于核电高速发展时期,山东省计划建造3座核电站,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将对核电站建设提供环境背景资料,并为制定相关标准和管理规章提供科学依据,为今后应对可能发生的核事故以及核恐怖事件提供技术支持。
 
项目名称:砷致癌氧化应激机制研究--无机砷甲基化代谢诱发氧化应激
1、获奖名称和等级:山东省人民政府   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2011年11 月
2、第一完成单位: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3、主要完成人:安艳 李贞 张爱真 李洁清 李全太 刘伟 侯殿俊 马娅
封丽 乔建维
4、项目简介:
本研究以砷代谢途径为突破口进行砷中毒氧化应激机制研究,通过病理标本、动物实验和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等共六个部分的研究,建立了“砷致癌作用机制与砷在体内甲基化代谢过程中诱发氧化应激密切相关”的砷致癌作用机制研究骨架,提出了“就慢性砷中毒而言,砷在体内的甲基化代谢过程不是一个解毒过程而是一个加剧砷毒性作用过程”的观点,明确被调查地区水砷分布情况及其与皮肤病变间的剂量—反应关系。慢性砷中毒能导致多种慢性病甚至癌症的发生,其对劳动力的蚕食、对儿童智力和生长发育的影响及饮水砷污染进而引发的食品安全等问题都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该研究成果对于如何采取干预措施防治砷远期危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项目共发表论著14篇,其中SCI收录7篇,总被引频次达109次。
 
项目名称: TCR基因突变频率在电离辐射生物剂量估算中的应用研究
1、获奖名称和等级: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科技成果二等奖  2011年10月
2、第一完成单位: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3、主要完成人:侯殿俊 刘伟 马娅 卢峰 韩笃菊
4、项目简介:
本研究分为:1.外周血淋巴细胞TCR基金突变频率与电离辐射剂量关系的研究。2.半定量RT-PCR检测辐射后T细胞受体alpha、beta的表达。3.整体和离体照射致淋巴细胞TCR基因突变一致性的研究。4.受照人员剂量估算的验证四部分。
在本项目的研究过程中改良了离体诱导淋巴细胞活化增值的方法;拓展了TCR基金突变频率的剂量使用范围;拟合出了外周血淋巴细胞TCR基金突变频率与电离辐射剂量效应关系的曲线,并验证了其作为生物剂量计估算生物剂量的可行性,并应用于放疗病人的全身剂量估算。
    此项新技术的建立与应用,为核辐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剂量估算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完善了辐射生物剂量估算系统,扩展了目前生物剂量估算的应用范围。对核及辐射事故的早期分类诊断、医学救治及职业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护、辐射致癌危险度评价及肿瘤患者放疗后的危险评价等均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社会经济价值。
 
项目名称:金丝桃素放射性碘标记物制备过程中的Iodogen法
1、获奖名称和等级: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
2、第一完成单位: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3、主要完成人: 孙自平 倪以成
4、项目简介:国家专利
 
项目名称:基于椭偏显微成像技术的无标记微流控蛋白芯片检测人血清TORCH的研究
1、获奖名称和等级: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科技成果二等奖 2012年10月
2、第一完成单位: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3、主要完成人:朱伟  孙红柳  齐财  孙自平 于文霞  孟斌
4、项目简介:
该研究中使用的芯片属于新型的蛋白芯片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蛋白芯片,不需要对样品或试剂进行荧光、化学发光、酶等标记,直接显示特异性结合分子膜层的厚度并成像,结果直观,消除了因标记原因造成的误差;并且致畸胎微生物TORCH的检测关乎人口质量,因此本研究在知识产权、社会效益方面意义很大。
 
项目名称:山东省非铀矿山电离辐射职业危害评价与控制
1、获奖名称和等级:山东医学科技奖励委员会 科技创新成果奖  三等奖 2012年10月
2、第一完成单位: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3、主要完成人:李海亮  陈英民  邹立海  宋刚 许家昂  卢峰 朱建国
4、项目简介:
项目的目标是调查各类非铀矿山放射性职业照射现状,掌握典型非铀矿山的外照射、氡钍射气及其子体水平,并开展相关的生物学实验室研究,在此基础上估算了典型非铀矿山井下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并进行了辐射危险评价,结合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情提出了控制非铀矿山放射性职业照射措施与方法,对保护非铀矿山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有重要意义。
 
项目名称: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与患者受照剂量的研究及国家标准的制定
1、获奖名称和等级:山东省人民政府   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2012年11月
2、第一完成单位: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3、主要完成人:朱建国 李海亮 闵楠 张琳 李全太 邓大平
4、项目简介:
通过现场调查分析,筛选出实验条件,模拟还原实际心血管介入诊疗过程,使用仿真人体模型,测量估算心血管介入诊疗中放射工作人员的有效剂量;研究介入放射学不同类型的操作中患者受照的辐射剂量、影响患者受照剂量的各种因素,调查高辐射剂量相关的介入放射学操作程序,提出介入放射学患者防护方面的建议;研制国家标准《介入放射学患者放射防护要求》,规范和指导我国介入放射学患者的放射防护,减少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本项目得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放射诊疗中职业危害控制关键技术与风险评价研究》(编号2006BAI06B03)的支持。